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铁岭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 2020年11月30日

  “十三五”时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常态下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科学编制铁岭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可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创新,推进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并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

第一章 客观总结  综合分析新形势

  面对旅游业发展的复杂形势,必须全面总结评估“十二五”发展现状和问题,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面临形势的变化,客观分析铁岭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和主要差距,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径。

(一)“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自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进展,实现了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铁岭旅游业发展稳中有进,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7%,旅游人次年均增长12.77%,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为16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17.3亿元,是2010年的1.6倍(见表1-1)。

  表1-1 十二五期间铁岭市旅游发展统计数据

项目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旅游总收入

(亿元)

72.7

82

92.3

104

117.3

同比增长

12.5%

12.7%

12.5%

12.6%

12.8%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73.4

81.5

91.3

102.3

115.6

同比增长

10%

11%

12%

12%

13%

外汇收入

(万美元)

2619

2650.5

2685

2717.7

2748

同比增长

1.1%

1.2%

1.3%

1.2%

1.1%

接待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1046.5

1180.5

1330.5

1498.1

1691.3

同比增长

12.6%

12.8%

12.7%

12.6%

12.9%

接待入境旅游者

(万人次)

3.1

3.2

3.3

3.4

3.5

同比增长

2.9%

3%

3.2%

3%

2.9%

  资料来源:铁岭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十二五”以来,全市旅游业经营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数量、产品质量和运行效益均跃上了一个大台阶。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旅游住宿企业873家,其中星级旅游饭店12家。共有旅行社50家,其中出境组团社5家。创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5个,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共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2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万余人。

  旅游产品体系日趋完善。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开发建设了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以铁岭莲花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以提升新城旅游景观,打造“万亩花海”为代表的新城生态休闲旅游,以铁煤集团蒸汽机车博物馆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以铁岭大戏院、开原大戏院二人转表演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铁岭新城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商务会展旅游,以铁岭县东部山区乡镇为代表的乡村特色旅游等,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北方水城、快乐铁岭”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餐饮、住宿、旅行、游玩、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体系不断完善,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铁岭市旅游业发展稳中有进的同时,在资源开发、产业环境、旅游功能、配套政策等方面仍面临稳中有忧的局面: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投资旅游开发建设不够,缺乏项目支撑和品牌拉动。二是旅游消费环境有待改善,产品类型相对单一,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三是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政策保障落实不够,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四是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不够完善,影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十三五”旅游业形势展望

  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结构深度调整的双重矛盾,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一样进入了机遇叠加期、产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 “十三五”时期,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上升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从发展趋势看,正在由老常态向新常态转变。“新常态”新趋势对旅游业的发展有诸多利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服务业发展;动力结构转换,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重点民生改善,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等,进一步释放国民的旅游需求。铁岭旅游业在新常态下抢得先机,必须在积极适应中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克难攻坚,在克难攻坚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此,要深刻把握“从产业到事业将成为旅游战略地位的新常态、从团队到散客将成为旅游出游方式的新常态、从观光到多元将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常态、从产品到服务将成为旅游开发方式的新常态、从城市到城乡一体将成为旅游空间发展的新常态、从信息到智慧将成为旅游科技运用的新常态、从消耗到循环将成为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从管理到服务将成为旅游部门职能转变的新常态”的八个旅游业发展新常态。

  从发展模式看,正在经历从业内融合到跨界融合的转型。铁岭市旅游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已经并将进一步发挥产业融合剂的作用,给其他产业带去新的市场、新的方向和新的商业生命周期。旅游业也在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汲取了全新的运作模式、经营理念和资本力量,旅游业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将政府让权于市场,让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施“旅游+”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催化力、集聚力,创新旅游产业跨界发展新模式,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形成新业态,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旅游+”的提出,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践行,将进入以“旅游+”为先导的各项经济建设新常态。“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旅游+”战略,有利于铁岭市在“十三五”期间快速整合优势产业资源,设计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从而实现真正落地的“产业跨界”。

  从发展格局看,正在经历从旅游产业向旅游经济发展的转型。铁岭市各级政府要立足于旅游产品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尤其重点把握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需求向“商、养、学、闲、情、奇”情感体验的需求升级,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设计要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旅游业涉及国民经济运行的29个经济部门中的108个行业,要充分认识在“新常态”下发展旅游产业对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和“扩就业、增收入、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旅游经济”打造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发展动力看,正在经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体的转型。深化推进旅游改革开放,鼓励引导非公经济主体参与发展旅游业,积极培育产权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利用PPP模式创新旅游领域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以疏解置换政府基础建设的债务压力。“十三五”期间,铁岭市要推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示范项目和投资项目计划,吸引民间投资,拉动民间资本参与。

第二章 精准定位  科学谋划新路径

  “十三五”期间,铁岭旅游业要围绕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针对旅游发展的现状格局、比较优势和短板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科学谋划,明确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编制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2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4〕34号)、《辽宁省旅游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铁政发〔2015〕07号)、《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铁岭市城市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为依据,制定《铁岭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规划可操作性上力求规划一批带动性强的旅游重大工程,引进一批民生性大的重大项目,出台一批公平性高的重大政策,为“十三五”时期铁岭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铁岭市要加快调整旅游发展方式,以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态多元化为主线,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以“引进大项目、塑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为长远目标,以效益优先、突出特色、市场主体为原则,深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明确发展战略重点,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促进相关产业融合,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完善产业辐射功能,增强旅游发展动力。重点突出乡村旅游发展和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旅游品牌和基础建设,建设特色旅游产业聚集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二)发展思路

  ——抓住三大战略机遇。抢抓发展新机遇,遵循国家旅游“515”战略,在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中谋划和定位铁岭旅游业发展。首先,融入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战略,支撑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推进铁岭市旅游区域合作进程,按照《关于加快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精神,建立沈铁两市一体化协调推进机制,同时推进四平、铁岭、通辽“金三角”经济技术协作区旅游多边合作,推动铁岭与周边核心旅游区资源一体化、客运交通一体化和信息建设一体化。实现变省域发展的“边沿”为跨省协作的“前沿”,共同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抢占新一轮东北振兴制高点。争取将 “快乐铁岭,莲花湿地”纳入大东北旅游品牌之下,使“大城市铁岭”文化旅游品牌享誉全国。其次,在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和特色交通等方面主动融入国“一带一路”倡议。铁岭市“十三五”期间要主动借势将“东北物流城”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重要枢纽,借势将东北亚丝绸之路遗址重点打造 “辽满欧”和“辽蒙欧”通道上的“休闲驿站”。最后,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和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大局中来谋划和定位铁岭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为铁岭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提供了重大的政策利好、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十三五”期间重点塑造“莲花湿地”和“快乐铁岭”两大金字招牌,将旅游业打造成为铁岭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遵循三大发展规律。铁岭旅游业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推动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当前旅游业作为新的增长极,需要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中实现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其次,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产生生产力,实现青山碧水蓝天永续发展。最后,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通过引入公平创业和创新的旅游项目平台,尤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共享改革成果。

  ——塑造三大特色亮点。要充分发挥铁岭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度开发、整合、提升,使铁岭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竞争力,重点塑造以下三大特色亮点。首先,重点突出特色生态旅游亮点。大力开发开原白鹭洲自然保护区、辽海草原旅游区、柴河生态旅游带、辽河-凡河自然湿地公园、清河旅游度假区、莲花湿地、凡河生态旅游谷、城子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区,要采取抱团取暖,串联生态旅游圈,以点带面大手笔包装“快乐铁岭”大品牌。其次,重点突出特色文化旅游亮点。以小品之乡、铁岭大戏院、开原大戏院二人转表演为代表的幽默文化之旅,以锡伯族、清丰朝鲜族、增家寨满族等融为一体的民俗文化之旅,以铁煤集团蒸汽机车博物馆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之旅,以银冈书院、红楼文学、东北亚丝绸之路等古迹遗址为主的历史文化之旅,综合打造有内涵有底蕴的“快乐铁岭”文化品牌。最后,重点突出特色乡村旅游亮点。依托铁岭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将乡村影视基地、养生休闲山庄、特色美食和乡村民俗特色品牌包装宣传,依托中国梦家园养老中心打造北方养生养老基地,创建一批乡村旅游品牌示范户,打造一批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区域。在突破辽西北战略中,实现铁岭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探索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三)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到“十三五”末期,依托本地良好的山水自然景观和文化人文景观,建立以欢乐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以工矿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为补充,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主题化旅游为一体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旅游城市目的地,打造东北地区重要国民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东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休闲文化驿站。

  ——品牌定位。品牌形象是铁岭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综合铁岭市资源基础、产品特色和文脉底蕴,铁岭旅游业的品牌定位为“北方水城,快乐铁岭”,其中“北方水城”着重塑造铁岭市本地特色生态,重点开发建设莲花湿地、凡河新城水系、辽河自然湿地、清河水库、柴河水库及月亮湖、如意湖等及其周边生态资源。“快乐铁岭”突出文化差异化定位,突破传统的旅游资源等物质层面的定位,上升至情感定位,顺应旅游需求结构升级的趋势,通过五彩快乐主题、十大快乐基地、百张快乐名片支撑“快乐铁岭”品牌定位。铁岭旅游品牌形象为“快乐铁岭,莲花湿地”,“莲花湿地”更加形象的突出了铁岭的生态特色,通过打造国家级湿地度假区这张名片以点带面引擎发展,增加大铁岭旅游品牌吸引力。

  ——功能定位。铁岭市旅游业发展要兼顾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铁岭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新常态下铁岭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用“多规合一”的理念谋划经济社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主导优化全市旅游业布局,靠打造重大旅游项目提升各大景区功能;另一方面要靠市场化运作提升品牌效应,吸引投资促进旅游消费,全面推进旅游强市战略。

  ——市场定位。“十三五”期间铁岭市旅游业从空间地理位置重点开发沈阳经济区八城市群、沈铁一体化和四平、铁岭、通辽“金三角”经济技术协作区为核心辐射长春都市圈,重点培育东北蒙东经济区、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区以及来沈入境客源,通过设计五彩快乐主题、开拓十大快乐基地、宣传百张快乐名片做足给游客一个来铁岭快乐的理由这篇大文章,使铁岭成为东北都市休闲度假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地方文化娱乐创造和体验的首善之区。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铁岭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争取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以上, 完成旅游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将莲花湿地争创为国家级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将蒸汽机车博物馆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建设2个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建设5个星级酒店、争创1个温泉星级酒店、创建5个省级旅游示范区及旅游度假区、新增省级旅游特色镇20个、旅游专业村(社区)100个。“十三五”期末,旅游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高质量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高标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高水平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旅游业直接和间接投资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旅游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旅游者在铁人均花费显著提升,到2020年,打响“北方水城、快乐铁岭”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铁岭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东北地区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基本实现旅游强市的目标。

第三章 明确重点 运筹开拓新格局

  铁岭旅游业“十三五”期间立足“一区四带”的发展格局,实施“五个一批”旅游资源发展思路,实现“五•十•百”快乐战略布局,支撑“北方水城,快乐铁岭”的品牌定位。

(一)重点塑造“一区四带”旅游发展新格局

  铁岭市各级政府要立足于旅游产品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管理由行业管理向旅游产业发展转变、旅游市场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根据铁岭市旅游资源禀赋和空间特征的分析,整合全域的地理环境、城市规划、交通线路和产业布局,继续构建 “一区四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以莲花湿地、星悦南岸水世界、金峰小镇为核心的凡河城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以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调兵山市温泉小镇为龙头的温泉休闲旅游带;依托大清河旅游综合体、龙泉沟域、滨湖生态旅游区、开原百里画廊、开原大戏院打造快乐乡村旅游带;完善城子山景区、桃源旅游圣地、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功能,打造生态旅游带;挖掘铁岭悠久的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昌图辽河源福德店、开原辽海湿地旅游聚集区、柴河旅游风光带,打造辽河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带。

(二)围绕“五个一批”发展战略促进旅游资源科学开发

  我市具有生态、文化、乡村三大特色资源,资源类型丰富、禀赋良好,需要科学配置统筹布局。整合“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满足“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体验需求,打造铁岭精品旅游体系。首先,规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发展莲花湿地、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等休闲度假游,大清河综合体、百里画廊等快乐乡村旅游,冰砬山、城子山、桃源旅游圣地、皇家鹿苑等生态养生游,铁岭汽车嘉年华、蒸汽机车等工业游;铁岭城西马蓬沟渡口—银冈书院—龙首山—柴河沿地运所回忆周总理在铁岭的红色旅游;大甸子羊汤、满族八大碗等特色美食游,辽河源福德店、开原辽海湿地、辽河-凡河自然湿地公园等辽河生态和历史文化游。其次,保护开发一批历史文化遗产遗迹,重点开发开原古城、明代万里长城、龙潭山城、龙泉山城等远古古城遗址、团山遗址;西丰西岔沟古墓群、东北亚丝绸之路遗址、城子山高句丽古城、盛京皇家围场;调兵山辽金古城、点将台、锁龙沟、高力沟辽墓群遗址;铁岭县催镇堡山城、李成梁家族墓、辅国公墓、金侍郎墓、千年神树;昌图四面城扶余古城、八面城韩州古城。第三,发掘一批民间艺人和民俗,重点发掘开原小品小戏二人转作家周德臣、纸贴画田景荣、泥塑孟令臣、根雕唐国才、瓷板画关蕴科、草编关金毅以及老虎头锡伯族民俗,清丰、朝光等朝鲜族民俗,巴尔虎营子蒙古族民俗,增家寨、萨满祭祀等满族民俗;西丰满族剪纸传人王艳春等、民间中草药滋补养生专家以及凉泉镇农历10月“龙阳喜乐会”、房木一带“正月十五点街灯活动”;铁岭县民间剪纸艺人艾玉芹及伞灯秧歌等。第四,开发一批生态旅游品牌项目,主要有辽河-凡河自然湿地公园、开原白鹭洲自然保护区、辽海草原旅游区;西丰生命健康产业观光品牌旅游项目、中国鹿乡特产购物旅游项目、盛京自然园林森林养生度假品牌旅游项目;调兵山金湖山庄、乾园旅游生态产业观光园度假区项目;清河养老小镇、渔港小镇;银州区柴河生态旅游带;昌图福德店辽河源生态湿地旅游项目、太阳山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滨湖新城旅游度假区等。不断巩固完善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象牙山景区、城子山风景区、龙山风景区、银冈书院等原有景区。最后,建设一批现代旅游景区景点,有序建设莲花湿地、星悦南岸水世界、龙源温泉度假村、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辽河生态旅游集聚区、调兵山风景区、世界鹿角博物馆、盛京皇家狩猎场(康熙围场)、美麟丝坊工艺展馆、茅台滋补酒业文化城、梅花鹿主题公园、东北亚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产业园、金水湾漂流、穆柯寨旅游区、蒲源风景区、御龙花海漂流、帽山风景区等。重点抓好莲花湿地、凡河生态谷、城子山风景区、龙源温泉度假村等龙头项目,搞好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以典型引路带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三)五•十•百 快乐战略布局提升品牌形象

  为进一步提升“快乐铁岭”旅游品牌形象,做足“给游客一个来铁岭快乐的理由”这篇大文章,重点设计五彩快乐主题、开拓十大快乐基地、宣传百张快乐名片,科学制定“五•十•百” 快乐战略布局。

  首先,做好五彩快乐主题设计,分别是绿色生态休闲快乐之旅、金色养生康体快乐之旅、银色浪漫灵动快乐之旅、紫色文化底蕴快乐之旅和土色乡村民俗快乐之旅。

  其次,开拓十大快乐基地,绿色生态休闲快乐之旅: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和清河水库旅游区;金色养生康体快乐之旅:捷安特自行车主题公园、汽车嘉年华;银色浪漫灵动快乐之旅,铁岭莲花湿地、调兵山温泉小镇、星悦南岸水世界;紫色文化底蕴快乐之旅:辽河-凡河自然湿地公园、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银冈书院;土色乡村民俗快乐之旅:九三现代农业耕种产业园、东北民俗园、百里画廊、万亩花海

  最后,宣传百张快乐名片,重点宣传春赏万亩花海、夏游莲花湿地、秋赏秋菊百里画廊、冬沐温泉冰雪、北方水城、冰雪世界、小品之乡、红学之源、莲花湿地灯会、诗画山水、荷塘月色、皇家牧场、特色村寨、紫气东来、汽车嘉年华、自行车王国、银冈书院、丝绸之路遗址、龙源温泉、龙泉山庄、象牙山农家乐、铁岭榛子,以及铁岭的名人、名山、名水、名迹、名吃,满足不同消费年龄、不同消费特点、不同消费层次的八方来客快乐需求。

第四章 找准抓手  高效推进新任务

(一)推进项目引擎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项目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铁岭市旅游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抓好项目储备、招商、开工、落地、投产达效和功能提升,做到洽谈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对外营业一批。要按照“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力争打造一批精品龙头旅游产业项目,增强铁岭旅游市场竞争力。一是丰富莲花湿地景区内容,加快莲花湿地京彩欢乐运动广场、冰雪大世界等休闲体验项目建设,使其更具吸引力;二是推进星悦南岸水世界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东北唯一冬季仍可供游客使用的水上世界;三是推进汽车嘉年华项目落地建设,使铁岭成为沈阳、长春两大汽车城广大汽车运动爱好者的首选城市;四是推进捷安特自行车主题公园项目,打造大陆第一家以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大型公园;五是做大做强中国•铁岭莲花湿地灯会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冰雪大世界项目;六是将蒸汽机车博物馆项目列为世界工业遗产备忘录,作为辽宁抢救性工业遗产项目,列入“一带一路”倡议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盘子中;七是“万亩花海”景观提升工程,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万亩花海旅游品牌,为铁岭新城凝聚人气、提升商气、塑造形象;八是加快调兵山温泉小镇建设步伐,将其打造成为东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流的温泉养生胜地;九是开发辽河旅游产业带,打造草原温泉、生态自驾游、水上旅游、自然亲近游、农家乐、庄园旅游等旅游项目;十是加快推进金峰小镇的合资合作步伐,盘活存量资产,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

  把旅游度假休闲及其他重大旅游招商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旅游项目招商计划,要面向海内外进行招商选商,坚持投资实力和经营管理并重,大力举荐和促成具有实力的大战略投资商来铁岭考察和投资精品旅游项目。设置专项资金和专业招商工作人员,鼓励招商人员外出考察及时了解国内外旅游行业新形势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搭建旅游项目招商会等合作交流平台,全方位开展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活动。同时,要积极探索旅游项目开发模式,鼓励和吸引各种资本向旅游产业集中,形成旅游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推进互联网+快乐铁岭,建设智慧旅游平台

  贯彻《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和《“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编制“互联网+快乐铁岭”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规划,争取将所辖部分县(市)区列入商务部电子商务先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快乐铁岭”智慧旅游官方网站、景区电子票务系统及APP、O2O、PPP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开辟品牌电商铁岭特产专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平台、拓展领域将我市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旅游商品和特色农产品通过以上智慧旅游平台联通各界,全面整合城市景点、酒店、旅游服务等资源,构建移动支付系统平台,通过搭建互动平台、加大在线宣传与交易,提高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经营效率。

(三)推进美丽乡村工程,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十三五”期间,铁岭市站在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审视旅游产业的定位与角色,积极适应政策新环境、产业新格局、市场新趋势的发展变化,探寻旅游引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确立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模式,特别是重点推动旅游产业与农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生态都市,美丽乡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把脉各县(市)、区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产业结构问题、民生问题、农民与农村问题,特别是资源性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转型问题。要认清乡村旅游在增加农民收入、扶贫奔小康、改善农村环境、推动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以特色旅游乡镇(街)、旅游专业村和星级农家乐创建为重点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各县(市)、区要紧密结合实际,围绕旅游各要素,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巩固完善影视基地为代表的景区带动型模式,以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为引领的乡村组织型模式、以山庄经营为基准的公司+农户型模式等经营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创建一批乡村旅游品牌示范户,打造一批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区域。

(四)推进产业融合工程,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擎。要充分发挥旅游在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作用,围绕大众化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展会节庆游、疗养康复游、户外登山游、休闲度假游、购物游等旅游新业态和产品,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会展、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旅游经济模式。一是加快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入挖掘铁岭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将其有效地融入旅游业的各个环节,实现旅游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突出文化主题,积极创建各级各类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完善全市景区景点导游词,举办全市导游员大赛,培训和选拔优秀导游人员,使导游员成为铁岭文化的传播者和铁岭旅游的推动者。二是加快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大型体育比赛开发不同类型的运动健身旅游产品。依托铁岭新城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承办国家级龙舟大赛、皮划艇大赛、钓鱼大赛等体育旅游赛事。充分发挥自行车运动协会、远山户外运动协会、驴友俱乐部等团体作用,组织休闲体育活动,促进休闲旅游发展。三是加快旅游产业与会展业的融合发展。紧紧抓住我市举办的专用车博览会、换热设备博览会、农机展销会、榛子节等专业展会机遇,把旅游活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展会日程,精心策划营销,打造商务会展旅游品牌。四是加快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引导发展产权酒店、养老养生地产、产权式公寓旅游地产,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五)推进品牌建设工程,拓宽旅游市场渠道

  铁岭市旅游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注重融入大东北旅游圈,突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结合。一是大力开展创优活动。启动旅行社A级评定工作,鼓励旅行社做优做强,以设立分社的方式吸引省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到铁岭落户;积极争创国家高A级景区、高星级酒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及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二是努力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提升榛子、鹿茸、野山参、蚕丝被、特色农产品等旅游商品的知名度。三是积极培育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培育旅游节庆活动品牌,重点提升中国·铁岭莲花湿地灯会、中国·铁岭荷花文化旅游节、中国·铁岭国际蒸汽机车旅游节、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广品牌、扩大市场、提升形象是铁岭市在今后营销过程中的总体目标。积极拓展市场消费需求,加强服务引导,加大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投入,深化旅游市场开发。推动与沈阳经济区及周边多城市旅游一体化、错位抱团发展。构建省、市、县(市、区)联合,政企联动的全方位、立体式旅游市场拓展体系,以此实现 “借船出海”,形成区域对外宣传合力。不断加大“引客入铁”和地接旅游工作力度,实现旅游营销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网络化。加强与各类旅游市场中介机构、国内外知名媒体合作,增加旅游广告投放,讲好铁岭故事,宣传铁岭形象,推介旅游产品。通借助“互联网+快乐铁岭”平台、电视媒体不断扩大“北方水城、快乐铁岭”旅游形象口号的宣传力度,使大城市铁岭成为省内外游客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

(六)推进服务提升工程,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铁岭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机制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铁岭市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系统等旅游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营造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新技术,推行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尤其要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三方面加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和整合,促进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努力提升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的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形成铁岭市旅游业的智慧化发展模式。构建散客旅游服务体系,实行个性化与现代化的旅行服务。

第五章 强化保障  优化发展新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在“新常态”下发展旅游产业对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和“扩就业、增收入、惠民生”的重要作用,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增强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组建铁岭市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旅游的副市长任委员会主任,铁岭市旅游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强化铁岭市旅游委在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铁岭全市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推进旅游管理职能的提升和责任的加强,坚持行业管理与产业发展并重,配齐配强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和人员队伍,并建立起县级旅游执法队伍。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及时研究部署旅游重点工作。强化政策扶持,在规划编制、品牌建设、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地接旅游等方面研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由市旅游委细化后予以实施。完善旅游统计体系,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绩效考核,增加旅游业在考核中的权重分,并延伸到各乡、镇(街)。

(二)规范行业管理,加强制度保障

  坚持依法治旅,完善综合治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及《辽宁省旅游条例》,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铁岭市旅游企业管理办法》,推进国民带薪休假制度落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探索以旅游为龙头的“多规合一”模式,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十三五”旅游规划的编制也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总体规划、城市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沟域旅游规划等多类型旅游规划的整合和及时修编,“十三五”初期重点做好铁岭市旅游中长期总体规划、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沟域旅游专项规划、凡河生态旅游谷详细规划。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游客为本”的旅游质量评估体系和旅游投诉平台,依法打击串通涨价、价格虚高等欺诈行为。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度,完善旅游安全事前检查、突发事件应对和事后问责制度,建立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救援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排除安全隐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切实保证旅游法规的贯彻执行,与工商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举报中心,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保证各项旅游法规的贯彻和实施。

(三)制定配套措施,完善政策保障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重点完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法律政策、用地政策等。财政政策方面把旅游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逐年增加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建立铁岭市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开发、市场营销和行业管理,通过财政手段引导旅游业发展。金融政策方面尽快出台《铁岭市旅游企业发展促进办法》,优化贷款投向,通过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等方式,支持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景区景点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大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有前途的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法律法规方面以《辽宁省旅游管理条例》为基础,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制定《铁岭市旅游业管理办法》、《铁岭市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等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企业发展及旅游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保证铁岭市旅游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用地政策方面对于旅游重点项目,经铁岭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协调相关部门审核后,给予政策优惠。对利用荒山、荒地等进行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减免出让金。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保障

  提高服务保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交通骨架、信息网络、自驾车和散客服务、标识和厕所五大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公共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构建支撑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设施完备、网络完善、服务优良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十三五”期间,通过与铁岭市交通局对接,计划新、改建23条234.27公里的旅游公路,其中新建公路218.07公里,改建16.2公里,二级公路49.5公里,三级公路139.87公里,四级公路44.93公里,重点完善凡河生态文化旅游谷太平村寨、象牙山景区、城子山风景区、清河滨湖生态度假区、蟠龙山风景区等重点景区与交通主干道的有效衔接。加强重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自驾车营地、供水、供电、通讯、金融、医疗卫生、垃圾污水处理、标识标牌、全景图、导览图等设施建设。到2020年末,每个县(市)、区至少在车站等显著位置建设一个标准化旅游集散中心或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其中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包括车辆换乘、导游服务、客房预订、票务预订等服务,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企业信息发布、展示和交流,配备游客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功能。此外,要规范建设旅游服务系统,一方面提升包装铁岭市旅游网,全面展示铁岭市旅游概况、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内容,提供旅游企业网上搜索、在线客服等服务,并开辟旅游视频、旅游论坛和旅游博客等内容。另一方面建设铁岭市旅游标识系统,按照国际旅游标识标牌的要求,采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书写文字内容,主要包括: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交通指示牌、景区宣传广告牌、旅游地图广告牌等;在高速公路两侧及出入口、国道两侧及出入口、城市主要干道两侧、风景道两侧、景区主入口等区域设置旅游标识标牌。

(五)培育人才梯队,提供人才保障

  铁岭市旅游人才培养工程要建立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首先打造政府人才团队,每年组织主管旅游的副市长、旅游委主任及旅游委相关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其次注重旅游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对铁岭市旅游中小企业进行工商、税收政策的倾斜,提供低息、免息贷款,鼓励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引进人才,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集团的战略合作。最后,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品质。鼓励校企合作,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通过订单式培养、合作办学、定向培训等多种模式,为旅游企业培养旅游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意策划、中介服务等专业人才。

附件:铁岭市“十三五”重点旅游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总额

(亿元)

计划建设

年度

建设内容

1

莲花湿地三期工程

10

2015-2020

快乐垂钓园、快乐景观岛、快乐自行车、快乐商业街、果蔬采摘园、儿童乐园、房车营地、二人转培训中心、刘老根大舞台、快乐二人转、企业家俱乐部、高端酒店、稻田酒店、桥会所、水上世界、马术俱乐部等项目。

2

星悦南岸综合旅游及现代服务业

130

2016-2020

分四期开发建设,“星悦华廷”住宅(一、二期),新浪潮水世界,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

3

铁岭汽车嘉年华

15

2015-2020

该项目建设有八大主题体验区:房车营地、水上乐园、游乐园、儿童体验馆  、汽车赛道  、拓展训练区  、体育休闲区、主题婚庆馆。

4

金峰小镇

温泉

旅游度假村

1.5

2015-2016

室内外土建、装饰、装修、室外温泉泡池、铺装、绿化、亮化室外强电配套、供水、供暖排水、燃气配套管网工程等。

5

新城区“万亩花海”景观提升工程

0.6

2015-2016

实施“一核、两带、三区”总体规划。 “一核”即是物流城地块新城核心景观区,总面积3000亩,将此打造成集大地观光、都市农业、科普教育、婚纱摄影、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两带”即是新城规划地块沿路5米宽的草花景观带和3000亩苗木花卉景观带(包括天水河苗木花卉景观带和绕城苗木花卉景观带),苗木以彩色乔木为主,花卉以1年或多年生草花为主。“三区”即2000亩苜蓿紫花景观区、1000亩的彩色出口蔬菜区和300亩的北方精品百花园区。

6

铁岭皇冠假日国际酒店

9

2015-2018

建设五星级标准度假酒店。

7

金峰小镇

生态

观光旅游谷

0.3

2015-2016

规划设计蟠龙山至山嘴子区域为生态观光旅游谷。建设现代化种植大棚、铺路、建设观光、休闲、度假餐饮村。

8

中国·铁岭莲花湖灯会

3.8

2016-2020

占地十万平方米,游览路线1.7公里,根据每年主题的变化设计建设内容。

9

凡河生态

文化旅游谷

10

2016-2018

1、御龙花海景区

2、龙王顶民俗村二人转博物馆项目

3、红带沟满族民俗村

4、滚马岭景区

5、大甸子温泉项目

6、蒲源景区

7、太平寨青云山景区

8、樊梨花谷开心农场

9、朵朵童生态农业综合开发

10、雷锋事迹陈列馆

11、马侍郎影视基地

10

百里画廊旅游带

1

2015-2017

加大对百里画廊项目建设的投入,形成以开原大戏院、象牙山、白鹭洲为主线的快乐乡村旅游带,丰富开原大戏院等东北二人转地方文化内涵。

11

辽海草原旅游区

1

2015-2017

利用辽河开原段丰富的水系、湿地、草原资源,以锡伯族、朝鲜族等多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为诉求,打造集历史和生态于一体的旅游示范区。

12

调兵山市

温泉小镇

30

2016-2019

总规划占地面积890亩,总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项目包括温泉度假酒店、温泉SPA会所、水上乐园、温泉地产为一体的综合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预计5年内全部完成。 已完成两眼温泉井建设,温泉酒店和温泉会所主体工程建设,商铺、住宅、车库共4.6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建设。

13

调兵山市

金湖山庄

5

2014-2016

金湖山庄总占地面积1500亩。其中荒沟面积500亩,改建水库200亩,实施水产品养殖和建设水面旅游景观项目;荒山面积500亩,开发建设果树及禽类养殖;耕地面积300亩,实施花卉及农作物培育种植,建设生态农业体验基地。建设内容有亭台、扶栏及湖岸美化、回廊等水面旅游景观;果树及景观树,入区及环湖路面以及供电设施;宾馆建设等。

14

调兵山乾园旅游生态产业观光园度假区

1

2016-2018

乾景园林旅游生态产业观光园位于铁岭调兵山市铁秀路林带北,占地1500亩,设计风格是江南风情园林模式,分别有客房区、餐饮娱乐区、农业区、园艺区、垂钓区、生态养殖场、烧烤园等绿色休闲活动项目区域;配套有庭院式风格各异的标准客房、复式结构的豪华套间、独立庭院的别墅群等住宿环境。

15

铁煤蒸汽机车改扩建工程

10

2014-2020

调兵山市铁煤蒸汽机车影视旅游基地选址在辽宁省调兵山市晓明镇(小部分在晓南镇)及周边铁路沿线,规划占地面积共约300亩,预留用地300亩。建成投入运营后,将成为一座综合影视制作、影视旅游和影视娱乐三个产业相互支撑发展、独具特色的新型影视旅游基地。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蒸汽机车影视城建设、蒸汽机车旅游专线建设和蒸汽机车陈列馆扩建工程三部分。

16

调兵山市

锁龙度假区

10

2016-2019

已完成《调兵山市锁龙沟发展总体规划》,按《规划》要求,锁龙沟沟域旅游项目规划用地3000亩,分四个功能区,包含12个子项目。锁龙度假区分四个功能区:综合服务区,以游客接待服务、金文化展示、商业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区;户外活动区,以戏雪场、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为主的功能区;农业观光体验区,以水果、蔬菜采摘、森林住宿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金文化体验区,以拓展中心、跑马场、锁龙井、渔猎等金文化体验为主的功能区。

17

清河养老

小镇

20

2017-2020

集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于一体。

18

大清河旅游

综合体

5

2015-2018

旅游休闲综合体、城市居住综合体、行政商业综合体、湿地公园。

19

龙泉沟域(龙泉山庄、鑫太阳生态度假山庄)

8.24

2014-2016

龙泉山庄影视基地、游乐中心、户外拓展基地、高星级度假酒店、配套旅游休闲商业街、度假别墅、特色树屋系统,鑫太阳生态度假山庄基础设施建设。

20

滨湖生态旅游区

5

2016-2018

滨湖路基础设施建设、花卉基地、氧吧、露营地、房车营地、高档休闲度假酒店。

21

清河大荒顶景区

0.05

2014-2015

依托清河水库、响树、采摘等旅游资源,将自然山水、满族文化完美结合。

22

清河石家民俗村

0.05

2014-2016

具有满族民俗特色的乡村游项目,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该村历史上是满族前身海西女贞、哈达部聚集地。

23

康熙狩猎场

5

2015-2018

基础服务设施

24

城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0.5

2014-2016

基础服务设施、景观景点建设

25

城子山古城

0.8

2014-2016

基础服务设施、古城保护修缮

26

桃源

旅游圣地

2

2015-2018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7

美麟野蚕丝博物馆

0.2

2015-2017

野蚕历史、蚕丝生产工艺、丝绸文化

28

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

1.5

2015-2017

基础服务设施、景观景点建设

29

西丰大湾滑雪场

0.3

2014-2017

基础设施、滑雪场建设

30

凉泉活态满族民俗村—嘎山

0.2

2015-2017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31

世界鹿角博物馆

0.6

2015-2017

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

32

梅花鹿公园

0.2

2015-2017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33

红豆杉公园

0.5

2015-2017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34

诚信湖旅游开发

1.2

2015-2018

基础设施建设

35

解放沟千亩红果采摘

0.5

2015-201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36

辽河源生态湿地旅游示范区

41.21

2015-2020

计划建设景区内道路交通系统、景区入口牌楼、复建福德店、观源景台、辽河零点坐标、古渡码头、步行栈道、凉亭、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淤沙清理工程、绿地整治工程、水生植物园、辽河水系地图、螭湖神居(景观湖塘)、儿童沙地游乐园、沙滩排球场和沙丁车场

37

昌图县东部沟域休闲度假区

12.3

2015-2017

包括:①太阳山风景区、②天桥山风景区、③下二台绿化湖景区、④肖家沟自然景观区、⑤泉头镇文化体验区、⑥端木蕻良故居历史街区。

38

昌图县大兴渔乡生态公园

2

2015-2017

大兴渔岛、观音塘、采摘园、水上乐园、文化长廊、乡村大舞台、垂钓园等。

39

银州区柴河生态旅游带

0.5

2016-2018

建设项目 “一山、一水、一街”。一山即:高级农家乐、滑草(雪)场、特色农家狩猎园、景观台、绿色果园采摘区等;一水即:柴河岸边的水上公园(安静休闲区、娱乐活动区、休闲文化区、自然生态区);一街即:服务中心(土特产品购物区、导游服务区)、农业产品加工区及民族美食街等景点以及七星生态园与七星游乐场。

40

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

10

2014-2018

(1)加宽辽河堤顶路4.2公里,路面宽7米,路肩宽0.75米的辽河风光观赏路,另有引线长度5公里;(2)在辽河堤顶路的两侧打造集生态、自然、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的辽河旅游带,与沈阳等地联合开展红色经典景区。建辽宁省宜居示范乡。

  (规划单位:市旅游委)

浏览
辽ICP备2022005717号-1 铁网管备0020140 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tlwhjma001@163.com 举报电话:024-72215601
主办单位: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网站地图
地 址:中国辽宁省铁岭凡河新区
联系电话:024-72215601 网站标识码:2112000002

辽公网安备 211221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