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辽北明珠”美誉的清河,不但天蓝水清,满眼青翠,走进清河做一次深呼吸,除了浓浓的花香、草香,还夹杂着淡淡书香、墨香,混结成独特的清河气息。这源于近年来,清河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提出的打造“书画铁岭”的目标,充分发挥清河拥有一批成名书画家的优势,不断壮大书画人才队伍,积极发展书画产业,打造清河书画品牌,助推清河驶上“文化强区”快车道。
高度重视,提供保障
书画艺术在清河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逐渐形成了以国家会员为龙头,省级会员为骨干,市、区两级会员为基础的全区书画人才网络,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崭露头角的书画人才。早在2002年,清河区就被授予了辽宁省“优秀书法县(区)”的荣誉称号。特别是近几年来,清河区书画艺术发展势头强劲,创作兴盛,人才辈出,为铁岭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画人才。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书画铁岭”的目标后,清河区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因势利导,立足书画人才优势,加强宣传引导,在组织机构、基地建设、活动资金等方面予以保障。强化了文联组织建设,新增设了2名编制,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建了清河区书画院,为全区广大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创作、交流、展览的理想场所。同时,积极打造书画乡(镇)、书画一条街、书画社区、书画之家,不断推进全区书画产业发展。
搭建载体,活动引导
清河区通过搭建载体,创新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促进书画艺术的群众化、普及化,使书画变成“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经常性开展交流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家、省、市知名书画家到清河传经送宝。中国徐悲鸿画院副院长马宝亮、铁岭市书协主席王荐等知名书画家相继到清河进行指导;我区杜刚、高迎雨等众多书画家也经常去沈阳、北京等地学习交流;清河区与开原市的书画艺术家经常在一起开展交流活动,大大促进了书法艺术的长足发展。定期举办联谊展览。先后成功举办了“墨彩金秋·清河区精选作品书画展”、“罗麦杯铁岭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书画大赛”等大型展览活动。这些书画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参与人员多,作品质量高,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清河区文联多次组织全区书画家参加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展览、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深入开展书画下乡活动。清河区连年开展送书画“进企业、进村屯、进社区”活动,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组织全区书画家开展的“翰墨飘香迎新春送春联送年画”活动,已经形成清河区特有的文化品牌,深受全区广大百姓的欢迎。这些活动,使书画品牌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兴趣,助推了书画的普及提高,提升了文化服务群众层次和群众精神生活品位。
加强建设,壮大队伍
抓组织建设支撑。先后成立了1个区级老年书画协会、3个青年书画协会、3个农民书法研究会等新的民间组织。特别是区文联成立了作家、书法、美术、民间工艺美术、装裱、收藏人等相关协会,发展各级会员近千人。抓阵地设施配套。清河区建设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书画院、聂家满族乡书画研究会等书画阵地。在实施学校校舍改造建设时,把乡村书画屋、书画教室、展室的规划和内涵配套建设作为重要部分,为书画普及教育提供了保障。抓人才培养。清河区培养书画人才注重从娃娃抓起,书协指派专人定期到各学校进行授课;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了书画创作基地,在各中小学建起了书画艺术长廊,将书画文化渗透到校园每一处角落;通过积极争取资金,达成了聂家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书法特色教育项目,为清河区书画人才队伍积蓄了后备力量。聂家满族乡书画研究会的成立,进一步扩大了书画爱好者的覆盖面,壮大了全区书画人才队伍。几年来,清河区书画家满怀激情进行创作,高迎雨、杜刚、付哲等近20名书画家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展赛中相继获奖。高迎雨晋升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刚晋升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杜刚在“翰墨薪传”全国教师书法大赛获铜奖,其作品入展全国第四节草书展。聂家满族乡被铁岭市委命名为“优秀书法乡镇”,全市89个乡镇中仅有5家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