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信息
小小嘎拉哈传承千万家
来源: | 2015年08月24日

    8月13日上午,铁岭县养马堡村满族人家里高朋满座,来自全国各地的满族社团组织代表及满学满史专家齐聚一堂,我市首届中国·铁岭满族嘎拉哈文化论坛在这里举办。

    一场融入满族文化元素的伞灯秧歌拉开了论坛的序幕,秧歌舞队里不同角色的舞者手持伞、鼓、棒、花等道具,时而扭转,时而颠颤,时而跨跃,为即将开场的论坛增添了浓厚的满族文化氛围。

    铁岭满联的孙金瑛在本次论坛的前期筹备中承担了重要的工作。孙金瑛告诉记者,在向各位专家学者发出邀请时她有过担心,但是,专家学者们不顾路途辛劳,调整时间来参加论坛着实让她感动。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余梓东教授表示,铁岭嘎拉哈游艺大赛和嘎拉哈文化论坛的举办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创意”,对于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事物,铁岭能够敏锐且准确地把握住,快速反应,快速执行,符合时代的趋势。余梓东说,歘嘎拉哈是自己从小就玩的游戏,相信很多东北人都有相同的经历和回忆,打造如此具有民族和地域代表性的元素,让这件事本身就兼具了传统性、群众性、娱乐性和优秀性的优势。对于发展嘎拉哈文化,余梓东给出自己的建议。他说,希望铁岭的嘎拉哈文化能够创立品牌并且打响品牌,争取建立民族运动会项目。余梓东难掩兴奋地说:“我买了几副嘎拉哈,准备带回北京,回去组队争取明年来参赛!”

    中央民族大学的赵志忠教授说,这次来到铁岭对嘎拉哈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嘎拉哈不再像儿时一样简单单调,而是精细细致得令人惊叹,既传承了满族的传统文化,又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赵志忠的话引起了邱石玉教授的共鸣,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圆形纸垫和嘎拉哈,现场为大家演示起来,“这个垫子就是我在学习考察中发现的关于嘎拉哈的新创意,用这个垫作为歘嘎拉哈的范围,增加了竞技的挑战性,我们还能从这点上再开阔思路,使嘎拉哈及其周边都制成带有铁岭符号的产品,既能在游戏中使用,又能当做旅游的一件纪念品。”邱石玉说。

    当日,在场的专家学者们探讨了嘎拉哈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满族嘎拉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颗耀目明珠,继承好满族嘎拉哈文化,使其长盛不衰,对于研究满族历史、满族民间习俗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促进铁岭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孙金瑛表示,要传承满族文化、留住乡愁、传承文明,让满族文化鲜活地流淌下去,嘎拉哈文化就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契机。从一枚小小的嘎拉哈入手,作为满族文化工作的切入点,以小见大,深挖满族文化底蕴,让嘎拉哈游艺重生、重返民间。从首届铁岭满族嘎拉哈游艺大赛到第二届全国邀请赛,实践证明,在传承、弘扬满族文化特别是在满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上,铁岭通过一枚小小的嘎拉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论坛结束后,参与论坛的满学研究专家宋德喜教授在随行笔记中写道:“八月铁岭,来去匆匆。古老的辽北大地,焕发着蓬勃生机。文化传承是古老的,但思想一定是崭新的。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感谢主办方打造出充满活力的盛事,一切欣欣向荣,就像这窗外的万象更新。”

 

浏览
辽ICP备2022005717号-1 铁网管备0020140 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tlwhjma001@163.com 举报电话:024-72215601
主办单位: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网站地图
地 址:中国辽宁省铁岭凡河新区
联系电话:024-72215601 网站标识码:2112000002

辽公网安备 211221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