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汉军八旗祭祖仪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祭祀活动,俗称“喜乐家堂”。
它始于清初,是关内移居辽宁北部法库、铁岭、开原、西丰、昌图等地的汉人,在原有汉族祭祖仪式的基础上,部分融合了萨满祭祀习俗而形成的具有汉民族特点的祭祀活动,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过去,每到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或特殊祭日,居住在辽河流域的汉军八旗人家便请“掌桌的”(汉军八旗“喜乐家堂”祭祖仪式的主持人)供祖宗神图与中堂,设供桌,置香炉、香烛及供品,举办“喜乐家堂”烧香祭祖仪式。届时,“掌堂的”头戴神帽,身穿神衣、神裙,腰系腰铃,手持神鼓,赋之于歌、吟、舞,以祭奠祖先和神灵,祈求太平、安康、吉祥、幸福。
该仪式从安座、请神、安神、祭奠、焚香,直至收坛,整个仪式共十三节六十折。其内容丰富,起伏跌宕,多姿多彩,展示了鲜明的辽北地域特色和中原汉文化与我国北方萨满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同时,它也充分体现了辽北汉民族对生存环境的感悟,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