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指画,又称指头画或指墨。即以手指代笔,直接用手的各个部位(指甲、指肚、指肉、指背、指关节、掌、拳等) 在各种纸、丝绢等载体上进行绘画创作,画家做画时“手落尚无物,物成手却无”,当几指齐运蘸墨着色,如同多管齐下,变幻莫测,奇趣横生的画风和技艺,有着独特的表演和观赏性,具有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美术的双重属性。
铁岭指画的创立与传承历史比较悠久。目前见于文字记载和传世作品的指画家,当属清代康熙、雍正时期的铁岭人高其佩,他在指画创立与传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被世人尊称为“指画鼻祖”。指画传承的主系一直在铁岭,具有鲜明的“铁岭”地域特征,继高其佩之后的二、三百年间,指画艺术通过家族传承、社会群体传承和区域传承,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清代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代表人物有高其佩的两个外甥李世倬、朱伦翰及其侄孙高秉。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年间代表人物有铁岭人杨书绩、甘士调、魏燮均、郑文焯、李永兴、王钧衡等。
从晚清到当代的近百年间,出现了铁岭县腰堡乡三家子村李永兴、李梓郑、李大文祖孙三代传习指画的家族;在社会群体传承方面,铁岭指画家有刘乃刚、林彦博、宁斧成、端木蕻良、王阜田、王晓峰、吴润龄、杨一墨、张晓风、刘永春等,其中有些指画家至今依然在指画艺术天地里默默耕耘,薪传指画技艺。
铁岭指画所体现原生态和原滋原味的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目前指画尚处于中国画和民间美术之间的边缘位置,由于历史原因指画在传承上主要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隐秘性。随着传承人的逝去一些“家法”“绝技”也濒于失传。近代以来的战乱,特别是“文革”时期保护不力,已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此情况下,将指画列为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对其予以及时的保护、抢救、传承、整理、收藏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