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满族儿童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铁岭满族文化中独树的一面旗帜。铁岭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满族人口共有5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7%。辽北的满族文化十分丰富,在游艺、服饰、饮食、旅行、生产、习俗等方面都能显现出满族民族特点。
“辽北满族儿童游戏”一般分室外和室内两种。室外游戏包括:珍珠球、跳骆驼和打冰噶等。珍珠球满语叫“尼楚赫”,起源于生产劳动中的采珍珠,是满族人民传统的游艺项目,跳骆驼满语叫“跳特猛”,是满族儿童模拟军事攻城活动的游戏。室内游戏包括:“翻花绳”、抓“嘎拉哈”等。“翻花绳”是一种女孩们在室内进行的竞赛性游戏,通常用一根花绳,套在双手手指上,两人轮换对翻,直到翻完为止。“嘎拉哈”,又叫“噶什哈”,是猪羊鹿腿骨上的一块骨头,学名称“距骨”。据清初杨斌考识说:“噶什哈”为女真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黑龙江绥滨县中兴金墓、奥里米金墓中和在阿城县金上京古城中,曾先后出土了用水晶、白玉和铜雕刻成的“嘎拉哈”这说明金代当时的贵族们就喜欢“嘎拉哈”,作为一种玩具,家人将其随葬。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满族继承了女真族的习俗,把“嘎拉哈“等几十种游戏也传承下来。
随着少年儿童现代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新思维、新科技对儿童生活的不断冲击,“辽北满族儿童游戏”受到了很大限制,曾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辽北满族儿童儿童游戏”日渐冷落下来。会制作相关玩具的、懂得这些游戏规则的老艺人越来越少,有濒临失传的危险。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荐具有地区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锻炼儿童体质的目标出发,应当对“辽北满族儿童游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计划地进行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