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信息
铁岭撕纸
来源: | 2014年10月28日
    铁岭撕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传承有序,日趋成熟,在国内外民间美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撕纸代表性传承人,市群众艺术馆的吴润龄,经过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把撕纸艺术传承下来,使得与剪纸同源分流的撕纸价值日渐彰显出来。撕纸,不用剪刀、刻刀,而是用手指和指甲撕就而成,一改剪纸的平滑和工整的线条,取而代之的是残缺厚重,自然天成的撕味纸感。撕纸粗犷、大气,强调画面的整体气势和比较自由的艺术表现,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表现形式和独特技法,可分为单色撕纸、彩色撕纸、黑色套灰撕纸、有背景撕纸和微型撕纸。
    一双巧手随心动,万种风情入画图。撕纸的传承人和师生们目前有大量的作品和理论文章,在国家、省级以上专业报刊上发表。撕纸以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魅力享誉国内外民间艺术界,曾多次参与国际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并获得殊荣誉,成为铁岭对外的一张民间艺术品牌。在国内的影响也是相当地广泛,在中国剪纸大赛、中国民间风俗剪纸大展、中国应用剪纸展、全国彩色剪纸展、全国剪纸大赛中,撕纸作品屡次获奖。吴润龄的撕纸作品编入《中国民间剪纸史》,成为铁岭市当代进入美术专史的第一人。
    撕纸的主要价值:一是对原生态艺术理论研究具有学术价值;二是作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值得推广的科研项目;三是对树立环保理念有独特的作用。
    目前,铁岭撕纸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研习创作撕纸的队伍正逐渐形成,出现了以吴润龄、谭学晖、张杨、刘丽娜、郭欣然、蒋秀娟等人为创作群体的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代表。但撕纸的传承目前仍属后继乏人,原因是从事撕纸创作的艺人甚少。可喜的是,铁岭市对撕纸已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1991年铁岭县档案馆,建立了《吴润龄个人档案全宗》,馆藏中有一批关于撕纸的相关资料得到了永久的保存。
    追本穷源非物质,认祖归宗是精神。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使撕纸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培养一批撕纸艺术爱好者,经铁岭市文化局、铁岭市教育局批准,在银州区试验小学,挂牌成立了“铁岭撕纸教学基地”,学校还特聘代表性传承人吴润龄、谭学晖为校外辅导员。
    2009年6月,铁岭撕纸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浏览
辽ICP备2022005717号-1 铁网管备0020140 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tlwhjma001@163.com 举报电话:024-72215601
主办单位: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网站地图
地 址:中国辽宁省铁岭凡河新区
联系电话:024-72215601 网站标识码:2112000002

辽公网安备 211221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