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铁岭市文广新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来源: | 2017年04月21日

铁岭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总 则

1.1 目的及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的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和影响,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辽宁省应对条例》、《铁岭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部署,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各级文化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在公共文化场所举办或经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中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1.2.1 本预案所指公共文化场所,是全市各级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文化广场等建筑物,以及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剧院(场)、影院等场所。

1.2.2 本预案所指文化活动是在公共文化场所举办或经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演出活动、展览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

1.2.3 本预案所指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中的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物发生火灾或坍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拥挤踩踏等事故灾难;爆炸、恐怖袭击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等突发事件。

1.2.4 本预案所指的安全播出,是指在广播电视播出中不出现政治问题、声音和画面质量问题及停播事故。尤其是在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更不能出现播出事故。

1.3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大宣传普及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知识的力度,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管理,增强安全播出的预防能力。细致排查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中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

(2)依法管理: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属地负责:按照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条块结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处置县(市)区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县()区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负总责;县()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配合政府处置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负责指导协调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县()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各类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单位应相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各级预案,在各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是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的、负责事件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

2.1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设立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担任。

2.1.1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本系统各有关部门参与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2)制定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指导方针,决定或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信息发布的时间、方式等。

(3)加强与市政府、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以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报告、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4)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

2.1.2 相关业务科室的工作

(1)文化市场管理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在分管副局长的领导下牵头负责研究处置营业性演出活动中突发事件和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的突发事件。

(2)社会文化科、艺术科牵头负责研究处置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大型节庆演出展览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3)文物管理科牵头负责研究处置文博系统发生的突发事件。

(4)广播影视科技科牵头负责研究处置广播电视播出中突发事件。

(5)局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中的后勤服务工作。

(6)政治处负责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7)其它科室配合各相关科室做好服务工作。

2.1.3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由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办公室承担。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措施的具体执行、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及处理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

2.2 各县(市)、区应急指挥部

各县(市)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对照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各自应急指挥部。

三.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警信息

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2预防预警行动

3.2.1各县()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类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要在每年的1月和6月选择适当时间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磨合,救援力量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3.2.2 各公共文化场所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定必要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安全责任制度。强化日常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3.2.3 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必须在举办文化活动之前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当地公安部门登记备案。

3.2.4 各级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对文化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并负责当地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的治安管理工作。

3.2.5 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和场地出租单位共同负责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安全保卫责任制度;负责事前安全保卫工作宣传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负责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2.6 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必须在举办文化活动之前主动联系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医疗卫生保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保障活动期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3 预警支持系统 

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应严格核定人员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任务分配和训别标志;在售票处、出入口和主要通道设专人负责疏导工作。

. 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情况,按广电总局要求执行,其他应急突发事件按如下执行:

4.1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I级);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的突发事件。

4.2 重大突发事件(II级):已经或可能导致1029人死亡(含失踪),或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中毒、重伤5090人的突发事件。

4.3 较大突发事件(III级):已经或可能导致39人死亡(含失踪),或直接经济损失比较大,或中毒、重伤3049人的突发事件。

五. 应急响应

5.1 应急预案启动

5.1.1  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的具体情况在1小时内报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视情启动本预案,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的情况在1小时内上报市政府和省文化厅。

5.1.2  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的具体情况在1小时内报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视情启动本预案,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的情况在1小时内上报市政府和省文化厅。

5.1.3  III级突发事伯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事发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的具体情况在1小时内报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视情启动本预案,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的情况在1小时内上报市政府和省文化厅或省广电局。

5.2 信息报送

5.2.1 基本原则

(1)迅速

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县(市)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接报后应及时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1小时。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报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和省文化厅或省广电局报告。

(2)真实

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3)全面

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喜忧兼报。要防止片面性,避免断章取义,更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

5.2.2 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的估计。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5.2.3 报送形式

(1)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采用分级报送原则。各县(市)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向市政府和省文化厅或省广电局报告。

(2)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可采用音像摄录的形式。

5.3 指挥和处理

5.3.1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的建议。

5.3.2 全市文化广播电视系统各有关部门应主动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在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人员抢救和现场抢险,并随时向上级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处置的情况。

5.3.3 文化市场管理科、社会文化科、艺术科、文物管理科、广播影视科技科、政治处、办公室以及其他科室等相关部门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分类,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投入到应急工作中。

5.4 信息发布

严格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向社会客观、准确、全面、及时地发布信息。

六. 后期处理

6.1各县()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6.2事件处理结束后,各县()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起草报告向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报告,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及时向市政府和省文化厅或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报告。

6.3根据事件暴露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修改或补充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

6.4奖惩有关人员

. 应急保障

7.1 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单位、各部门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7.2 物质保障

各级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贮运安全的区域。

7.3 人员保障

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文化广播电视系统各单位以及各县(市)区文化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组建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伍,根据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在应急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

7.4 宣传、培训保障

加强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预案的普及工作,公布应急指挥部和接警电话,宣传突发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依靠广大群众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加强对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人员消防、卫生、治安等相关业务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积极组织突发事件预备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进行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八. 附 则

本预案是进行公共文化场所、大型文化活动和广播电视播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准备的工作文件,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负责修订和解释。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浏览
辽ICP备2022005717号-1 铁网管备0020140 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tlwhjma001@163.com 举报电话:024-72215601
主办单位:铁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网站地图
地 址:中国辽宁省铁岭凡河新区
联系电话:024-72215601 网站标识码:2112000002

辽公网安备 21122102000174号